# Vitalik 对 L2 快速提现的新态度引发深思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最近关于 L2 快速提现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他认为实现一小时内快速提现比达到 Stage 2 更为重要,这一优先级的调整背后蕴含着深层逻辑。首先,一周的提现等待期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跨链成本。例如,对于 ERC-7683 这类基于意图的桥接方案,流动性提供者需要承担一周的资金占用成本,这直接导致了跨链费用的上升。结果是用户被迫选择信任假设更弱的多签方案,这与 L2 的初衷相悖。为解决这一问题,Vitalik 提出了一个 2-of-3 混合证明系统,结合了 ZK、OP 和 TEE 技术。这种方案中,ZK 和 TEE 能提供即时性,而 TEE 和 OP 都具有足够的生产验证。理论上,任意两个系统都能保证安全性,从而避免了单纯等待 ZK 技术完全成熟所需的时间成本。其次,Vitalik 的新立场似乎显示出他更加务实的一面。从之前强调"去中心化"和"抗审查"的理想主义者,转变为现在直接给出硬性指标的实用主义者:一小时提现,12 秒终局。这种转变相当于为整个 L2 赛道重新定义了优先级。这一转变实际上是为"Rollup 中心化"战略的最终形态铺路,旨在让以太坊 L1 真正成为统一的结算层和流动性中心。一旦实现快速提现和跨链聚合,其他公链挑战以太坊生态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这种从"理想驱动"到"结果导向"的转变,反映了以太坊生态正在向更加商业化和竞争导向的方向发展。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用户更关注体验和效益,而非去中心化的技术口号。然而,要达到现实体验和基础设施构建的长期目标,以太坊生态未来可能会在 ZK 技术的成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目前,ZK 技术虽然进步迅速,但成本仍是一个现实约束。500k+ gas 的 ZK proof 意味着短期内只能实现每小时级别的提交频率。要达到 12 秒的终极目标,还需要依赖聚合技术的突破。这给 L2 竞争格局提出了新的技术路线。那些能在 ZK proof 优化上取得突破的 L2 项目可能会找到立足之地,而仍在专注于 Optimistic 乐观证明的项目可能会面临方向性挑战。总的来说,Vitalik 的新观点反映了以太坊生态系统正在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平衡理想与现实的approach,将对整个区块链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Vitalik重新定义L2优先级:快速提现胜过Stage 2
Vitalik 对 L2 快速提现的新态度引发深思
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最近关于 L2 快速提现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他认为实现一小时内快速提现比达到 Stage 2 更为重要,这一优先级的调整背后蕴含着深层逻辑。
首先,一周的提现等待期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跨链成本。例如,对于 ERC-7683 这类基于意图的桥接方案,流动性提供者需要承担一周的资金占用成本,这直接导致了跨链费用的上升。结果是用户被迫选择信任假设更弱的多签方案,这与 L2 的初衷相悖。
为解决这一问题,Vitalik 提出了一个 2-of-3 混合证明系统,结合了 ZK、OP 和 TEE 技术。这种方案中,ZK 和 TEE 能提供即时性,而 TEE 和 OP 都具有足够的生产验证。理论上,任意两个系统都能保证安全性,从而避免了单纯等待 ZK 技术完全成熟所需的时间成本。
其次,Vitalik 的新立场似乎显示出他更加务实的一面。从之前强调"去中心化"和"抗审查"的理想主义者,转变为现在直接给出硬性指标的实用主义者:一小时提现,12 秒终局。这种转变相当于为整个 L2 赛道重新定义了优先级。
这一转变实际上是为"Rollup 中心化"战略的最终形态铺路,旨在让以太坊 L1 真正成为统一的结算层和流动性中心。一旦实现快速提现和跨链聚合,其他公链挑战以太坊生态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这种从"理想驱动"到"结果导向"的转变,反映了以太坊生态正在向更加商业化和竞争导向的方向发展。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用户更关注体验和效益,而非去中心化的技术口号。
然而,要达到现实体验和基础设施构建的长期目标,以太坊生态未来可能会在 ZK 技术的成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目前,ZK 技术虽然进步迅速,但成本仍是一个现实约束。500k+ gas 的 ZK proof 意味着短期内只能实现每小时级别的提交频率。要达到 12 秒的终极目标,还需要依赖聚合技术的突破。
这给 L2 竞争格局提出了新的技术路线。那些能在 ZK proof 优化上取得突破的 L2 项目可能会找到立足之地,而仍在专注于 Optimistic 乐观证明的项目可能会面临方向性挑战。
总的来说,Vitalik 的新观点反映了以太坊生态系统正在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平衡理想与现实的approach,将对整个区块链行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