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对于行业内人士来说,链抽象通常被等同于流动性池桥、账户抽象和社交账户登录的结合。这种观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共识,但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认知是否真正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链抽象的本质,还是反而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在阅读塔勒布的《黑天鹅》时,作者通过大量亲身经历证明了普遍接受的"常识"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平滑均匀,而是充满了时间维度的混沌和空间维度的分形,"破坏式创新"和"指数级增长"正是由此而生。从区块链架构的演进来看,链抽象代表了单体链到模块化公链,再到链抽象的第三阶段:重新整合。这种抽象化不仅仅是计算机工程中常见的简化复杂系统的方法,更是将链上操作(如助记词管理、Gas费用、跨链交易、意图解释与执行等)转化为用户友好的形式。这一革新不局限于用户体验层面,还涉及基础设施层和中间层。在跨链桥领域,我们看到了新的范式出现。除了传统的消息传递和流动性池模式,将链间通信与流动性提供分离的Solver Network和Filler Network模式正在兴起。一些平台采用了ERC-7683标准来规范跨链订单结构,并统一了Filler Network。还有平台引入AI代理作为Solver Network的自动化套利者,实现即时结算的跨链意图。同时,一些项目正在向专业的清算层协议转型。以太坊即将推出的Pectra升级中,EIP7702将使得普通地址在签名后可以指向智能合约地址,赋予其可编程性。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多重签名、自定义批量交易、一键循环质押/借贷、自动收益复利等高级功能。在钱包领域,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允许用户通过一次签名同时在多个EVM兼容链上创建具有相同地址的智能合约钱包,大大简化了用户管理智能合约钱包的复杂度。总的来说,链抽象不仅仅是用户体验的改变,更是一场全面的范式革新。这些变革最初可能不被大众察觉,仅仅是一些微小的迭代,但最终会迅速而深刻地重塑区块链的架构和Web3的行业格局。
链抽象:区块链架构的第三次革命与Web3格局重塑
链抽象的概念如何理解?对于行业内人士来说,链抽象通常被等同于流动性池桥、账户抽象和社交账户登录的结合。这种观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共识,但我们需要思考,这样的认知是否真正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链抽象的本质,还是反而限制了我们的视野?
在阅读塔勒布的《黑天鹅》时,作者通过大量亲身经历证明了普遍接受的"常识"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平滑均匀,而是充满了时间维度的混沌和空间维度的分形,"破坏式创新"和"指数级增长"正是由此而生。
从区块链架构的演进来看,链抽象代表了单体链到模块化公链,再到链抽象的第三阶段:重新整合。这种抽象化不仅仅是计算机工程中常见的简化复杂系统的方法,更是将链上操作(如助记词管理、Gas费用、跨链交易、意图解释与执行等)转化为用户友好的形式。这一革新不局限于用户体验层面,还涉及基础设施层和中间层。
在跨链桥领域,我们看到了新的范式出现。除了传统的消息传递和流动性池模式,将链间通信与流动性提供分离的Solver Network和Filler Network模式正在兴起。一些平台采用了ERC-7683标准来规范跨链订单结构,并统一了Filler Network。还有平台引入AI代理作为Solver Network的自动化套利者,实现即时结算的跨链意图。同时,一些项目正在向专业的清算层协议转型。
以太坊即将推出的Pectra升级中,EIP7702将使得普通地址在签名后可以指向智能合约地址,赋予其可编程性。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多重签名、自定义批量交易、一键循环质押/借贷、自动收益复利等高级功能。
在钱包领域,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允许用户通过一次签名同时在多个EVM兼容链上创建具有相同地址的智能合约钱包,大大简化了用户管理智能合约钱包的复杂度。
总的来说,链抽象不仅仅是用户体验的改变,更是一场全面的范式革新。这些变革最初可能不被大众察觉,仅仅是一些微小的迭代,但最终会迅速而深刻地重塑区块链的架构和Web3的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