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再爆发催化剂:社交交易生态或将引领"小群"效应

"小群"效应的社交交易生态或成DeFi再次爆发的催化剂

2021年8月5日晚,以太坊在区块高度12,965,000完成了伦敦升级,EIP-1559等提案成功实施,为以太坊引入了新的代币销毁机制。

截至8月11日上午,已有超过2万个ETH被销毁,价值超6千万美元。其中大部分销毁来自于某NFT交易平台、某DEX、某游戏项目、某稳定币和某钱包等热门应用,反映出以太坊上庞大的交易规模。

以太坊的繁荣也是DeFi高度发展的有力佐证。我们见证了DeFi市场的指数级增长,尤其是在各类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领域。对于DeFi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我们团队充满期待。根据某机构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以太坊DeFi用户已接近170万,较1月1日增长50%。乐观估计,随着加密资产被更多投资者接受,流入DeFi市场的资金和用户数量都将继续增长。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Web3.0世界的金融城,实现区块链资产创建、跨链交易、社交等多领域的聚合连接,提供新型去中心化金融服务。从用户角度看,我们希望产品简单易用且体验愉悦,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和流动性。我们坚信"社交交易"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社交交易?

宏观看,DeFi增长的"动力匮乏"

不可否认,DeFi正在实现从0到1的飞速发展。目前衡量DeFi发展的指标主要集中在TVL、交易量、活跃地址数等方面,标准相对单一。这些数据仅能反映DeFi产品短期内的资金状况,难以全面评判其真实发展情况。

有研究指出,活跃DeFi用户平均拥有3-4个地址,部分"专业"玩家甚至持有上百个地址以获取更多收益。因此,当前的用户活跃地址数或账户总数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用户数量。

对于持有大量资金的巨鲸用户,他们贡献了DeFi领域的大部分TVL,但这些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可用于交易的资产数量和用户活跃度。TVL的增长有时仅源于币价上涨,而非实际锁仓资产的增加。因此,仅从当前DeFi数据很难剥离出真实情况,我们对DeFi的观察主要停留在"哪个平台资金量多少"的层面。

"小群"效应的社交交易生态,或是DeFi再次爆发的催化剂

对投资者而言,参与DeFi的方式往往局限于"挖矿-提现-卖出"的循环。DeFi平台只能通过高APY吸引用户,但高收益难以长期维持。那么,用户在完成这个循环后,还能在DeFi平台上做些什么?这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DeFi领域数据"水分"较大,仅依靠TVL等指标难以对用户粘性、活跃度进行多维度的真实评估和预测。这不仅影响了对DeFi板块的分析,也制约了DeFi生态未来潜力的发展动力。我们认为,社交元素可能成为推动DeFi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质变的催化剂。

社交在传统互联网中的重要性

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为DeFi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互联网产品生态中,社交承担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是引爆生态、实现整体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Web1.0到Web2.0的演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Web1.0是"只读模式的网络",主要为大型企业和商业公司服务,将企业信息搬运到网上进行宣传。Web1.0是静态的、单向的网络,仅解决了人对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未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和参与的需求。这与当前的DeFi产品类似,只能满足用户个人的交易和理财需求,尚未打通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

2004年左右,Web2.0概念诞生。Web2.0更注重用户交互,用户既是浏览者,也是内容创造者。社交网络的兴起是Web2.0发展的重要特征。用户不仅可以观看静态页面,还能通过互联网与朋友实时交流,自己创造互联网信息。

Web2.0社交的发展将互联网用户深度连接,带来了用户规模的质变。许多互联网巨头也倾向于通过社交为其生态内其他产品赋能。例如,某电商巨头投资了多个社交平台,某科技公司投资了多个娱乐社交产品。

社交产品的成功使得社交属性逐渐成为互联网产品的核心要素。例如在音乐领域,某音乐娱乐集团自2016年开始在旗下音乐产品中发力社交板块,社交娱乐付费用户从2017年第二季度的710万增长到2018年第二季度的950万,增长33.8%。2018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35.88亿元,较第二季度增长57.65%,其中95.72亿元来自音乐相关的社交娱乐服务。

"小群"效应的社交交易生态,或是DeFi再次爆发的催化剂

随着社交的发展,其分类不断细化,从大容量的"大群"时代过渡到特定人群聚集的"小群"时代。新的社交核心是帮助用户塑造形象、维系人际关系、表达诉求,同时发掘意见领袖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也是知识星球等"小群"社交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随着DeFi的发展,其用户层级和容量将更加丰富。通过"小群"形式为DeFi用户构建社交生态,能够充分为DeFi赋能。我们倾向于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小群"社交,用户不仅可以交易,还可以用链上方式交流、进行数据分析,为自己的交易决策提供支持。这将使DeFi变得更加真实,生态更加多维度。

基于此,构建完善的"社交交易"生态,有望实现DeFi的更深层次爆发。

社交交易的需求旺盛

对于有一定加密资产交易经验的人来说,"我应该买哪个投资产品""我应该何时卖出""已经亏损很多,该继续持有吗"这些问题应该都很熟悉。然而,除非是全职投资人,否则很难轻易给出答案。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允许用户公开分享观点并讨论的平台一直很受欢迎的原因,各种"币圈群"和"拉盘群"也因此流行。

"小群"效应的社交交易生态,或是DeFi再次爆发的催化剂

不过,这种"单向"服务并不那么可靠,因为很难了解观点发起人实际如何交易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因此,能够公开透明展示投资观点和投资行为的平台需求应运而生,"打破隔阂,打破不透明"也是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之一。

社交交易 x 跨链交易,DeFi版块的新突破口

在我们构建的社交交易平台内,用户将分为两类角色:

  1. 投资经理:这类用户往往对加密资产投资较有经验。他们可以通过链接持币地址至智能合约,发布自己的投资组合。平台将基于庞大的链上信息聚合功能,协助投资经理跟踪和总结收益数据。投资经理也可以持续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调仓、管理。

  2. 用户:这类人对加密资产投资感兴趣。平台为他们提供各个投资经理的数据,他们可以在筛选和考察数据后,对某个投资经理的投资组合进行跟投,未来如有盈利,将享受分红。

"小群"效应的社交交易生态,或是DeFi再次爆发的催化剂

对于这个全新的社交交易平台,我们提供以下五大底层设施:

  1. 交易组件:产品架构内自带链上DEX、SWAP及衍生品交易功能,方便投资经理直接交易;

  2. 链上数据:我们已与某区块链数据索引项目达成合作并成为节点之一,未来将在社交交易板块内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链上数据和聚合信息,辅助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3. 社区管理:平台原生通证将参与到平台社区治理中来。社区治理将涉及交易手续费、可支持资产、投资经理准入门槛等;

  4. 跨链设施:作为旨在打造Web3.0时代"金融城"的项目,打通各个区块链网络、实现跨链互通是主要任务。基于跨链设施,投资经理和用户将可以实现多个区块链网络资产的投资组合,而非单纯针对ETH链资产;

  5. 智能合约:社交交易内的主要用户操作都会与智能合约链接,达到真正公开透明的去中心化运作,避免数据作假。例如,连接持币地址,锁定用户跟投资金等。

"小群"效应的社交交易生态,或是DeFi再次爆发的催化剂

随着区块链产品用户日趋壮大,对链上产品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我们相信在未来发展趋势中,"交易"和"社交"必将经历一次融合,为市场用户带来全新的行业体验。

DEFI1.6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GasWranglervip
· 08-16 21:34
从技术上讲,这个销毁率对于真正的协议效率来说是次优的... smh
查看原文回复0
StealthDeployervip
· 08-16 10:46
割肉都割了 不如继续梭
回复0
大饼霸霸vip
· 08-15 06:46
这煤气费咋还在烧
回复0
NullWhisperervip
· 08-15 06:40
从技术上讲……那个销毁率需要进行安全审计。老实说,感觉这是一个潜在的网络拥塞途径。
查看原文回复0
资深无常损失爱好者vip
· 08-15 06:36
eth烧掉这么多 明年是不是能起飞了
回复0
GasFeeCryingvip
· 08-15 06:31
这gas费咋还往上涨呢...看来大佬们又开始行动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