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广场小伙伴们,福利不停,精彩不断!目前广场上这些热门发帖赢奖活动火热进行中,发帖越多,奖励越多,快来 GET 你的专属好礼吧!🚀
🆘 #Gate 2025年中社区盛典# |广场十强内容达人评选
决战时刻到!距离【2025年中社区盛典】广场达人评选只剩 1 天,你喜爱的达人,就差你这一票冲进 C 位!在广场发帖、点赞、评论就能攒助力值,帮 Ta 上榜的同时,你自己还能抽大奖!iPhone 16 Pro Max、金牛雕塑、潮流套装、合约体验券 等你抱走!
详情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community-vote
1️⃣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晒出 Alpha 积分&收益
Alpha 积分党集合!带话题晒出你的 Alpha 积分图、空投中奖图,即可瓜分 $200 Alpha 代币盲盒,积分最高直接抱走 $100!分享攒分秘籍 / 兑换经验,中奖率直线上升!
详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2763074
2️⃣ #ETH百万矿王争霸赛# |ETH 链上挖矿晒收益
矿工集结!带话题晒出你的 Gate ETH 链上挖矿收益图,瓜分 $400 晒图奖池,收益榜第一独享 $200!谁才是真 ETH 矿王?开晒见分晓!
详情 👉 https://www.gate.com/pos
AI需要区块链:构建机器可接入的金融基础设施
AI 需要区块链:构建机器可接入的金融基础设施
近年来,AI 技术飞速发展,从生成内容到代码编写,从智能客服到算法交易,AI 正逐步从单纯的工具转变为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参与者。与此同时,Web3 领域也开始探讨 AI 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然而,我们是否考虑过 AI 本身是否需要区块链这个问题?
当我们将 AI 视为一个逐渐脱离人类主控、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参与者时,我们会发现它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几乎寸步难行。这不是效率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传统金融体系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为机器准备的。
金融系统的人本设计与 AI 的困境
现代金融系统的基础是账户体系,而账户的开立离不开身份认证。无论是开立银行卡、购买基金还是使用支付服务,都需要提供身份证、住址证明、电话号码等信息,甚至需要面对面录像完成 KYC 审核。这些流程的核心目的是确认用户是一个具体、可识别、有法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然而,AI 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它没有国籍、身份证、税号,也不具备签字能力或法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 AI 无法开立银行账户、注册公司,更不能独立成为合同相对方或交易对象。简而言之,AI 在现有金融系统中是一个"非人类幽灵",没有金融人格。
这不仅仅是哲学问题,而是现实的系统边界。如果让一个 AI 代理去购买服务器使用权、调用 API 或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它首先需要一个支付手段。而任何合规的支付手段背后都绑定着一个"人"或"企业"。只要 AI 不是谁的附属工具,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体,它就注定在这套结构中被"拒之门外"。
区块链:机器可接入的金融协议
与传统金融系统不同,区块链系统不关心用户的身份。无论是人、脚本、程序还是永远在线的自动化智能体,只要能生成一对私钥和地址,就可以在链上收款、支付、签署智能合约、参与共识机制。这意味着区块链天然适合"非人类用户"参与经济活动。
想象一个部署在区块链上的 AI 模型:它可以从去中心化存储获取数据,通过去中心化算力市场获取运行资源,完成任务后通过智能合约收取报酬(用稳定币结算)。这整个过程不需要中心化平台撮合,不需要银行卡验证,也不需要任何"人"介入。
一些项目已经开始探索这种可能性。它们正在研究 AI Agent 如何在链上拥有"经济身份",如何为其他 Agent 提供服务,如何自主完成交易和协调。这种"机器对机器(M2M)"的经济形态已经从概念进入实操测试阶段。
在这种模式下,AI 不再是依赖人类"喂食"的模型,而是一个能够获取资源、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再投资自身的循环体。它不需要人类签发工资单,而是在链上拥有自己的收入来源。
传统金融系统的局限性
传统金融系统之所以难以适配这种场景,是因为其全部基础设施都是围绕"人类行为"的假设设计的。
传统支付体系中的交易流程需要人发起、人批准、人监管。清算流程依赖银行间的信任和监管协调。风控逻辑关注的是"谁"在做什么,而不是"这个程序是否稳定"。很难想象一个 AI 钱包通过人脸识别开通银行账户,也无法指望 AI 模型完成对监管部门的报税申报。
这导致所有与"非人类用户"相关的交易在传统金融系统中都需要"挂靠"一个人或公司来操作。这不仅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存在巨大的责任风险:当 AI 造成损失时,责任由谁承担?当它盈利时,税收如何征收?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答案,而在区块链上,至少我们有了技术层面的可能性。
稳定币:AI 世界的"硬通货"
AI 需要的不仅仅是支付能力,更需要稳定的结算货币。当一个 AI Agent 调用另一个模型或购买数据 API 服务时,它更希望以稳定价值单位进行交换,而不是高度波动的加密资产。
这正是稳定币的重要意义。稳定币提供了一种既能在链上自由流转,又能保持价值稳定的金融工具,是 AI 世界的"硬通货"。
目前,一些项目已经在尝试让 AI 之间的服务调用通过稳定币实时结算,从而形成一个无需"人为批准"的低摩擦经济系统。随着链上稳定币流动性的提升,AI 可以直接从任务中赚取收益,再用这些收益购买新的服务模块或运行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治型机器经济体。
AI 的"链上法人"形态
未来,某些 AI 系统可能不再依附于某家公司或研究机构,而是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或链上协议的形式存在。
这些 AI Agent 将拥有自己的资金池、社区治理机制和链上身份系统。它们不需要法定注册,也不在某个国家备案,却可以服务用户、接收支付、发起诉讼、发布协议更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法人"或"AI 法人"。
它们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将以智能合约为基础,以加密货币为媒介,以链上规则为秩序。它们之间可能没有感情,但有激励;没有权利义务,但有代码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加密货币不是某种投机资产,而是 AI 之间信任的底层协议。
风险与挑战
尽管前景令人兴奋,但我们还远远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一切。
AI 钱包的密钥托管问题、模型滥用造成的经济损失、链上身份的可验证性、跨境 AI 主体的法律适格性、算法行为的伦理边界,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更现实的是,我们现有的法律系统和监管框架几乎没有为"非人类行为者"提供路径。AI 不能起诉别人,也不能被起诉;不能纳税,也无法享有财产权;一旦失控或被攻击,谁来负责,谁来追责?这一切都需要新的法律构架、社会共识和技术治理手段来应对。
但至少,我们已经在一些先行项目中看到了路径——不是依靠修补旧系统来容纳 AI,而是通过构建一套更适配的"机器金融基础设施"来承接 AI 的行为。
这套基础设施需要链上身份、加密账户、稳定币支付、智能合约协作和去中心的信用机制。也就是说,它需要的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系统",而是 Web3。
结语
加密货币的发展初期是为"没有账户的人"服务,比如被金融系统拒之门外的人群、国家、边缘行业。现在,它可能将成为"没有身份的机器"参与经济活动的唯一选项。
如果说传统金融是为人类社会构建的金字塔,那么区块链与加密货币或许正在构建一套"为机器准备的金融地基"。
AI 不一定非得拥有权利,但它必须拥有可操作的经济接口。而这,恰恰是区块链最擅长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