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DeFi再爆發催化劑:社交交易生態或將引領"小羣"效應
"小羣"效應的社交交易生態或成DeFi再次爆發的催化劑
2021年8月5日晚,以太坊在區塊高度12,965,000完成了倫敦升級,EIP-1559等提案成功實施,爲以太坊引入了新的代幣銷毀機制。
截至8月11日上午,已有超過2萬個ETH被銷毀,價值超6千萬美元。其中大部分銷毀來自於某NFT交易平台、某DEX、某遊戲項目、某穩定幣和某錢包等熱門應用,反映出以太坊上龐大的交易規模。
以太坊的繁榮也是DeFi高度發展的有力佐證。我們見證了DeFi市場的指數級增長,尤其是在各類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平台領域。對於DeFi市場的進一步擴張,我們團隊充滿期待。根據某機構報告,2021年第一季度以太坊DeFi用戶已接近170萬,較1月1日增長50%。樂觀估計,隨着加密資產被更多投資者接受,流入DeFi市場的資金和用戶數量都將繼續增長。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Web3.0世界的金融城,實現區塊鏈資產創建、跨鏈交易、社交等多領域的聚合連接,提供新型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從用戶角度看,我們希望產品簡單易用且體驗愉悅,從而吸引更多用戶和流動性。我們堅信"社交交易"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爲什麼我們如此關注社交交易?
宏觀看,DeFi增長的"動力匱乏"
不可否認,DeFi正在實現從0到1的飛速發展。目前衡量DeFi發展的指標主要集中在TVL、交易量、活躍地址數等方面,標準相對單一。這些數據僅能反映DeFi產品短期內的資金狀況,難以全面評判其真實發展情況。
有研究指出,活躍DeFi用戶平均擁有3-4個地址,部分"專業"玩家甚至持有上百個地址以獲取更多收益。因此,當前的用戶活躍地址數或帳戶總數並不能準確反映真實用戶數量。
對於持有大量資金的巨鯨用戶,他們貢獻了DeFi領域的大部分TVL,但這些數據並不能真實反映可用於交易的資產數量和用戶活躍度。TVL的增長有時僅源於幣價漲,而非實際鎖倉資產的增加。因此,僅從當前DeFi數據很難剝離出真實情況,我們對DeFi的觀察主要停留在"哪個平台資金量多少"的層面。
對投資者而言,參與DeFi的方式往往局限於"挖礦-提現-賣出"的循環。DeFi平台只能通過高APY吸引用戶,但高收益難以長期維持。那麼,用戶在完成這個循環後,還能在DeFi平台上做些什麼?這是整個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總的來說,目前DeFi領域數據"水分"較大,僅依靠TVL等指標難以對用戶粘性、活躍度進行多維度的真實評估和預測。這不僅影響了對DeFi板塊的分析,也制約了DeFi生態未來潛力的發展動力。我們認爲,社交元素可能成爲推動DeFi在現有基礎上實現質變的催化劑。
社交在傳統互聯網中的重要性
傳統互聯網的發展爲DeFi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在互聯網產品生態中,社交承擔了重要的紐帶作用,是引爆生態、實現整體爆發式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從Web1.0到Web2.0的演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Web1.0是"只讀模式的網路",主要爲大型企業和商業公司服務,將企業信息搬運到網上進行宣傳。Web1.0是靜態的、單向的網路,僅解決了人對信息搜索、聚合的需求,而未解決人與人之間溝通、互動和參與的需求。這與當前的DeFi產品類似,只能滿足用戶個人的交易和理財需求,尚未打通用戶之間的交流溝通。
2004年左右,Web2.0概念誕生。Web2.0更注重用戶交互,用戶既是瀏覽者,也是內容創造者。社交網絡的興起是Web2.0發展的重要特徵。用戶不僅可以觀看靜態頁面,還能通過互聯網與朋友實時交流,自己創造互聯網信息。
Web2.0社交的發展將互聯網用戶深度連接,帶來了用戶規模的質變。許多互聯網巨頭也傾向於通過社交爲其生態內其他產品賦能。例如,某電商巨頭投資了多個社交平台,某科技公司投資了多個娛樂社交產品。
社交產品的成功使得社交屬性逐漸成爲互聯網產品的核心要素。例如在音樂領域,某音樂娛樂集團自2016年開始在旗下音樂產品中發力社交板塊,社交娛樂付費用戶從2017年第二季度的710萬增長到2018年第二季度的950萬,增長33.8%。2018年第三季度營收達135.88億元,較第二季度增長57.65%,其中95.72億元來自音樂相關的社交娛樂服務。
隨着社交的發展,其分類不斷細化,從大容量的"大羣"時代過渡到特定人羣聚集的"小羣"時代。新的社交核心是幫助用戶塑造形象、維系人際關係、表達訴求,同時發掘意見領袖並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這也是知識星球等"小羣"社交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
隨着DeFi的發展,其用戶層級和容量將更加豐富。通過"小羣"形式爲DeFi用戶構建社交生態,能夠充分爲DeFi賦能。我們傾向於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小羣"社交,用戶不僅可以交易,還可以用鏈上方式交流、進行數據分析,爲自己的交易決策提供支持。這將使DeFi變得更加真實,生態更加多維度。
基於此,構建完善的"社交交易"生態,有望實現DeFi的更深層次爆發。
社交交易的需求旺盛
對於有一定加密資產交易經驗的人來說,"我應該買哪個投資產品""我應該何時賣出""已經虧損很多,該繼續持有嗎"這些問題應該都很熟悉。然而,除非是全職投資人,否則很難輕易給出答案。這也是爲什麼某些允許用戶公開分享觀點並討論的平台一直很受歡迎的原因,各種"幣圈羣"和"拉盤羣"也因此流行。
不過,這種"單向"服務並不那麼可靠,因爲很難了解觀點發起人實際如何交易以及他們在市場上的表現如何。因此,能夠公開透明展示投資觀點和投資行爲的平台需求應運而生,"打破隔閡,打破不透明"也是區塊鏈技術的優勢之一。
社交交易 x 跨鏈交易,DeFi版塊的新突破口
在我們構建的社交交易平台內,用戶將分爲兩類角色:
投資經理:這類用戶往往對加密資產投資較有經驗。他們可以通過連結持幣地址至智能合約,發布自己的投資組合。平台將基於龐大的鏈上信息聚合功能,協助投資經理跟蹤和總結收益數據。投資經理也可以持續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調倉、管理。
用戶:這類人對加密資產投資感興趣。平台爲他們提供各個投資經理的數據,他們可以在篩選和考察數據後,對某個投資經理的投資組合進行跟投,未來如有盈利,將享受分紅。
對於這個全新的社交交易平台,我們提供以下五大底層設施:
交易組件:產品架構內自帶鏈上DEX、SWAP及衍生品交易功能,方便投資經理直接交易;
鏈上數據:我們已與某區塊鏈數據索引項目達成合作並成爲節點之一,未來將在社交交易板塊內爲用戶提供豐富的鏈上數據和聚合信息,輔助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
社區管理:平台原生通證將參與到平台社區治理中來。社區治理將涉及交易手續費、可支持資產、投資經理準入門檻等;
跨鏈設施:作爲旨在打造Web3.0時代"金融城"的項目,打通各個區塊鏈網路、實現跨鏈互通是主要任務。基於跨鏈設施,投資經理和用戶將可以實現多個區塊鏈網路資產的投資組合,而非單純針對ETH鏈資產;
智能合約:社交交易內的主要用戶操作都會與智能合約連結,達到真正公開透明的去中心化運作,避免數據作假。例如,連接持幣地址,鎖定用戶跟投資金等。
隨着區塊鏈產品用戶日趨壯大,對鏈上產品的接受度逐漸提高,我們相信在未來發展趨勢中,"交易"和"社交"必將經歷一次融合,爲市場用戶帶來全新的行業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