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七月透明度報告發布:穩健實現多維增長
🔹衍生品交易量達 7,400 億美元,市佔率攀升至 11%,創年度新高🔹Launchpad、Launchpool 全面爆發,超額認購率高達 7325.60%,高峯 APR 超 4500%🔹Gate Alpha在7月份上線了超過400個代幣,空投數量及獎勵持續刷新紀錄🔹儲備金總規模達 105.04 億美元,$GT 累計銷毀超 1.8 億枚
Gate 將繼續以強勁增長拓展全球生態布局,致力於爲用戶打造更安全、高效、充滿活力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
完整報告詳見: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650
非法換匯法律風險全解析 提供帳戶介紹渠道均存隱患
非法換匯的法律風險解讀
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聯合發布了外匯領域典型案例,對非法換匯行爲的法律界限做出了明確說明。本文將對這些案例進行解讀,釐清非法換匯的法律紅線。
提供銀行卡幫助收款的法律風險
有些人認爲,僅僅提供銀行帳戶幫他人收款不會構成犯罪。然而案例表明,即使沒有直接參與換匯,爲非法換匯提供幫助也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這表明,即使出於"好意"提供帳戶幫助收款,也可能面臨構成犯罪的法律風險。
介紹換匯的法律風險
一些金融從業人員爲維系客戶關係,會介紹換匯渠道。但案例顯示,這種行爲同樣存在法律風險:
樊某等人利用銷售境外保險的渠道,以境內外"對敲"方式變相買賣外匯。雖最終因情節輕微未被起訴,但仍被處以140-280萬元不等的行政罰款。
即使是無償介紹換匯,也可能面臨巨額行政處罰。金融從業者應當謹慎,避免觸碰這一法律紅線。
海外換匯業務的法律風險
有人認爲在國外開設換匯公司可規避國內法律風險,但事實並非如此:
姚某在俄羅斯經營盧布與人民幣兌換業務6年,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三個月,緩刑三年,並處罰金50萬元。
這表明,即便在國外經營換匯業務,一旦涉及國內資金,仍可能面臨國內刑事處罰。
出售自有外匯的法律風險
將自己合法獲得的外匯出售給他人,是否存在法律風險?一家科技公司將出口所得外匯出售給他人用於騙稅,公司法人最終因證據不足未被起訴,但公司被處以1500萬元行政罰款。
這表明,即使是出售自有合法外匯,也可能面臨巨額行政處罰風險。
結語
隨着金融科技發展,非法換匯手段日益隱蔽,涉案金額不斷增大。我國對外匯違法犯罪行爲的打擊力度持續加大。個人和企業都應當通過合法渠道進行外匯交易,切勿心存僥幸。非法換匯不僅可能面臨刑事處罰,還可能導致巨額罰款,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