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區塊鏈實驗室成立 布局智慧城市多領域應用

robot
摘要生成中

區塊鏈技術在雄安新區的應用與發展

近期,區塊鏈領域迎來了幾項重大進展。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取得新突破,多家大型銀行開始內測數字貨幣應用。與此同時,國家級區塊鏈服務網絡BSN也即將啓動。這些振奮人心的消息背後,是政府和企業長期以來在多個領域進行的試點和準備工作。無論是法定數字貨幣還是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平台,都在雄安新區進行了實踐探索。

2020年3月底,雄安新區區塊鏈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標志着當地將進一步系統化、組織化地深化區塊鏈研究與應用。事實上,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裏,雄安在區塊鏈領域已經進行了諸多探索:

  • 2017年上線區塊鏈資金管理平台
  • 2017年底建設金融科技實驗室
  • 2018年初上線區塊鏈租房應用平台
  • 2018年4月"千年秀林"項目爲每棵樹建立區塊鏈"身分證"
  • 截至2019年10月,區塊鏈資金管理平台累計爲11萬人次按時發放工資
  • 2019年11月宣布將上線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底層基礎平台
  • 2019年11月實現全國首例"區塊鏈+訂單融資",授信400萬元人民幣

毫無疑問,在中國政府主導的區塊鏈產業布局中,雄安在政策支持力度、應用場景豐富度以及機構參與規格等方面都佔據重要地位。新成立的區塊鏈實驗室將成爲觀察雄安區塊鏈發展的重要窗口。實驗室副主任李軍近日接受了採訪,分享了對雄安區塊鏈發展目標和重點探索領域的看法。

李軍表示,實驗室成立的初衷主要有兩點:一是研究服務於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所需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與運用理念。二是爲智慧城市領域的區塊鏈創新提供抓手和牽頭作用,整合雄安現有的區塊鏈應用。未來實驗室如果發展壯大,還將向外輸出知識和技術能力。

在參與機構方面,已有兩類企業加入:一是承擔雄安多項建設任務的大型國企和央企,如中國電科集團和電信運營商;二是四大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此外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參與。李軍表示,實驗室還將向中小型創新創業企業開放,相關準入機制正在制定中。

實驗室將重點探索以下幾個方向:

  1. 研發面向智慧城市的開源區塊鏈技術
  2. 將區塊鏈打造成基礎設施,實現多應用共享
  3. 研究運營機制、市場準則等理論性內容

李軍強調,實驗室的區塊鏈技術研發將採用開源形式,以證明真正使用了區塊鏈的核心理念。

在標準研究與測評認證方面,實驗室將制定圍繞雄安建設所需的地方性標準和規範。未來有望將其拓展爲國家級甚至國際級標準。實驗室還將與相關機構合作,研究如何在智慧城市各細分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

實驗室將打造開放式創新環境,歡迎各方人才前來交流合作。除了常駐研發和行政人員外,還將吸納帶項目或團隊入駐的人才。部分高水平人才可獲得經費支持,門檻相對較高。

李軍表示,目前國內達到自主可控要求的區塊鏈底層平台較少,特別是面向智慧城市的平台更少。雄安將打造一套自主可控的基礎設施平台,並兼容其他優秀的區塊鏈平台。

對於區塊鏈應用落地,李軍認爲這是大勢所趨,但具體落地規模和程度還難以預測。他指出,很多所謂的區塊鏈應用實際上只是"披着區塊鏈皮"的普通信息化系統。

雄安已有的區塊鏈應用將被整合成體系,圍繞數字智能城市的總體方向有序落地。應用場景包括社會治理、民生服務、智慧交通、平安城市、綠色積分、供應鏈管理、貿易金融、數據共享等十幾個領域、二十多個場景。

李軍認爲,雖然區塊鏈沒有被直接列入新基建,但它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緊密融合,必將受益於新基建而得到快速發展。他表示,如果雄安的區塊鏈試點取得成功,未來區塊鏈有望發展成爲一個獨立的產業。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8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长线梦想家vip
· 08-14 16:38
雄安又挖新坑了,三年后说不定我们都在这挖矿呢~
回復0
MetaNomadvip
· 08-13 06:48
又割韭菜呗
回復0
NFT_Therapyvip
· 08-13 05:16
挺快啊 上链进度
回復0
Wallet_Whisperervip
· 08-13 02:29
雄安是真心冲了 地位稳了
回復0
割肉艺术家vip
· 08-13 02:26
又是炒概念的节奏?
回復0
数据酒保vip
· 08-13 02:21
新区这波链圈要起飞了
回復0
WenMoon42vip
· 08-13 02:20
终于等到雄安开大了
回復0
LiquidityWitchervip
· 08-13 02:04
终于有点搞头了嗷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