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七月透明度報告發布:穩健實現多維增長
🔹衍生品交易量達 7,400 億美元,市佔率攀升至 11%,創年度新高🔹Launchpad、Launchpool 全面爆發,超額認購率高達 7325.60%,高峯 APR 超 4500%🔹Gate Alpha在7月份上線了超過400個代幣,空投數量及獎勵持續刷新紀錄🔹儲備金總規模達 105.04 億美元,$GT 累計銷毀超 1.8 億枚
Gate 將繼續以強勁增長拓展全球生態布局,致力於爲用戶打造更安全、高效、充滿活力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
完整報告詳見: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650
刑事案件中虛擬貨幣處置:法律難題與創新思路
探討刑事案件中虛擬貨幣的處理:挑戰與創新
近日,一篇探討刑事案件中涉及虛擬貨幣處置問題的文章引發了業內關注。該文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作者撰寫,雖然在技術層面的論述略顯生澀,但作爲法律從業者的觀點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文將對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
文章要點
該文首先介紹了虛擬貨幣的概念、特點及交易方式,並引用了相關監管政策,指出我國目前尚無合法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和評估規則。
作者分析了在司法實務中處理虛擬貨幣相關刑事案件面臨的諸多困難,如傳統查凍扣手段難以應用、價值認定和處置變現困難等。文章提到,最高法院已將"涉案虛擬貨幣處置問題"列爲年度司法調研課題。
在虛擬貨幣的屬性認定上,作者認爲司法實踐中普遍承認其具有財產屬性。不過,這一觀點值得商榷,因爲目前民事司法實踐中對虛擬貨幣相關糾紛往往不予受理。
關於涉案虛擬貨幣的處置,文章提出可以探索在相關部門備案後,委托第三方機構在境外合規交易所進行變現,再將款項轉入法院開設的外匯帳戶。對於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虛擬貨幣,建議銷毀處理。
觀點評析
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在民事司法實務中並未得到普遍認可,這與刑事案件中的處理存在差異。
目前涉幣類刑事案件中,虛擬貨幣的扣押主要由偵查機關完成,檢察院和法院往往缺乏相關技術能力。這導致即便法院判決生效,也難以直接處置涉案虛擬貨幣。
文章提出的委托第三方機構處置方案,在現行監管政策下存在實施障礙。目前國內並無合法資質的機構可從事相關業務。
法院通過開立外幣帳戶接收境外虛擬貨幣處置款的建議,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限制。根據外管局規定,法院開立的外匯帳戶用途受到嚴格限制,難以涵蓋此類業務。
對於隱私幣的銷毀處理建議,可能會導致市場上流通的隱私幣升值,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如考慮在境外進行處置變現,以充實國庫。
結語
涉案虛擬貨幣的處置問題本質上源於我國對虛擬貨幣交易的嚴格管控。如果未來相關政策能夠適度放開,允許設立合規的虛擬貨幣交易機構,將大大簡化涉案虛擬貨幣的司法處置流程。在此之前,如何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相關案件,仍需司法實務工作者進一步探索和創新。